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17章 邯郸无功
第(3/3)页
的影响。
朱英在前往邯郸的路上似乎领略了这个道理,他在心里想,这是不是赵国在历史上数次战败,却都能顽强重新站立起来的诀窍呢?
到了邯郸,朱英等人各寻门路,见到了许多赵大夫。从大夫们口中得知,和秦的主张并不是新赵王的见解,而是先王的遗训,赵王不过是执行先王遗训而已。这一点朱英他们是了解的,派平都君入质于秦,就是孝成王的主意。他们还想再见一见建信君、庞煖、李牧等执政官员,探寻一下他们的口风。但他们一个也没有见到,只有一名门客说动了建信君派门客与他见面,其他人也未能与见。
那名门客与建信君的门客会面后,回来通报说,建信君在朝中根基很浅,他的话通常会被人无视,因此建信君目前还无法承诺什么。赵王目前还在执行先王的和秦之策,但朝中对是否联合秦国伐魏还有不同意见,赵王也犹豫不定。
朱英他们商议后认为,这名门客所说的话大致符合实情。现在魏国大败,秦军风头正盛,赵王的天平倒向秦国一方是合乎情理的。要想赵国改变国策,必须等待时机。
达成这一共识后,朱英他们认为继续留在邯郸已无必要,决定返回大梁。由于出使邯郸几乎相当于空手而归,门客们的心情都十分沉重。他们回到邺城,取走了西门公子留下的书简,安排船只,走水道直趋大梁,而不再走河内的秦境。上船前,朱英对众人道:“吾等入邯郸,虽有辱使命,然知邯郸之虚实,赵政之强弱,亦君上之所善者也。未足为败!”众人强打精神,乘船返回。
由于这艘船没有取得秦国的节符,他们只能沿黄河河外一侧行进,无法停靠河内的各津口。相比河内的繁荣,河外要萧条得多,津口比较简陋,逆旅也少,价高且服务不佳,他们索性就住在船上,只上岸买些菜蔬、盐梅之类。停靠荥口时,已经逃不过秦人的盘查,他们这次自称是邯郸商人,来大梁经商。秦人并没有为难他们,只是不许他们下船,第二天照例放行。
到了大梁,朱英他们与留在大梁的门客们汇合,相互通报了各自的收获。朱英他们惊讶地发现,留在大梁的门客,竟然与逃亡到大梁的廉颇取得了联系。廉颇身居赵国高层数十年,对赵国权力结构的了解无出其右。他提供的消息也是,先赵王已经被秦国的势力吓破了胆,在生命的最后几年,竭力谋取与秦国媾和。他之所以征伐魏国的繁阳,就是奉了赵王的命令。不过,廉颇自称,自己是主张抗秦的,而乐乘主张和秦。他打下繁阳后,决心停步,而赵王在得知秦军大胜后,一再命令他攻取更多的魏国城池;他软磨硬泡,抗命不遵,这才引得赵王派乐乘来接替他。为了维持与魏国的关系不进一步恶化,他袭杀了乐乘,自己也因此在赵国无法立足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24kkxs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