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章 饥荒_祖龙赤蛇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19章 饥荒

第(3/3)页

,需要有人挖土,有人运土,有人夯土;在十丈深的地底作业,任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一般的邑民肯定不会愿意干,工地上干活的都是刑徒。而经过几次大赦后,秦国的刑徒并不多。这几年中,先是晋阳之战,随后是卷城之战,虽然主要还是普通的邑民,但也都动员了一些刑徒。这也让可以投入河渠修建的刑徒人数不多,大约总保持在一万人左右。

现在出了***,需要征发大批人员服役,以便加以赈济,吕不韦便向各县发出了征发令,再征发十万劳力开挖河渠。

还有可以征发的劳役,就是修建秦王陵。秦王虽然目前还是个孩子,但从即位后就开始修建陵墓,是一个传统。尤其是他的祖父孝文王、父亲庄襄王在位时间不长,陵墓修建得很粗糙,秦王即位后,吕不韦立即安排少府的工匠开始选择墓地,开挖陵墓。修陵墓其实是个技术活,用不了太多劳力,但现在秦国出现了饥荒,也顾不得那么多了,找个由头发下赈济,支撑到春耕才是正经的。

最省力的工程就是修筑驿道了。但关中地区驿道已经修建得差不多了,吕不韦决定将殽函道和洛水道重新加固、增高、增宽。

在吕不韦翻箱倒柜的搜寻之下,终于为五十万劳力找到了役事。为了为他们提供各种后勤,他们的家人也被允许参与工程的后勤服务:缝制冬衣、炊事、修补农具……。由于这一次动员的劳力甚多,管理工作十分复杂,吕不韦的门客和秦国各级官吏大部分都投入到这次巨大的动员之中。

各县在秋收粮食归仓后,立即将大部分劳力征发起来,投入各项工程之中;被征发的邑民也都知道,这是秦国救灾惟一的办法。虽然秋收之后一身疲惫,也必须强打精神,参加劳役,为家人尽量多节省些口粮出来。

好在秦人的乡里制度完善,被征发的邑民按乡里组织起来,自然形成军队的建制,有明确的组织关系。这大大减轻了管理的难度。

咸阳不仅内史部的粮仓打开,连王仓也打开了,四十万男丁加上四十万女丁,每天消耗六万多石粮食(女丁每天只吃三分之二斗粟),哪怕是秦国,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。各郡县上计的粮食在秋收后陆续运到,补充着迅速消耗的粮仓。吕不韦每天计算着粮食的进出入量,惟恐哪天入不敷出,那肯定会闹出大乱子来。他对各郡县上计的催促,从来没有这么急过。

各县被征发的士卒被下令到洛阳集中,途中由驿站供应食宿。洛阳尉是蒙骜之子蒙武,他已经得到吕不韦提前通知,准备了充足的粮草,为到达的大军提供后勤保障。

蒙骜将大帐设在轘辕关下的缑氏,从关中到达的士卒在编组成军,领取了武器和炒粟后,就立即翻越轘辕关,先到半山坡的一片平地上整顿,然后下山,进驻阳城城外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24kkxs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