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22章 度荒
第(3/3)页
早就有官员管理,将征用的民夫按军队的编制组织起来,其实并不会引发什么乱子。吕不韦还发扬自己事必躬亲的作风,时不时亲自下到各个工地,及时发现问题,及时加以解决。他的门客们这时也都成了账房先生,每天拿着账本、算筹写写算算,汇总着每天的粮食消耗量和入库量。
秦国的疆域广阔,南郡、南阳、河内、河东、汉中,都是粮食生产的大郡;蜀郡自李冰任郡守后,兴修水利,彻底解决了蜀郡的水灾问题,每年粮食产量十分稳定。而李冰在蜀郡任郡守也已经快二十年了,从来没有人提出应该派个人去接替他的职位。在李冰之前,秦人一提到蜀郡,就是一个叛乱的窝子;自从李冰到任后,蜀郡成了秦国最可靠的粮食生产基地,每年的上计都甲于各郡;各种暴动、反叛也都销声匿迹了。惟一美中不足的是,蜀郡没有成为秦国的兵源地!由于蜀郡过于遥远,从蜀郡征兵到关中作战,消耗过大。而蜀郡周围又没有什么明显的目标可以攻取。蜀人的战斗力一直没有得到体现。
这些产粮大郡的年终上计,是吕不韦敢于征发数十万民夫的底气所在,特别是蜀郡。但由于有些大郡,特别是蜀郡过于遥远,上计到达要好长时间,所以一度咸阳的粮仓出现粮食不足的情况。
吕不韦暂时扣发了秦府官员年末应发的薪水,又动员少府提出王室的存粮,还将民夫的口粮减半,竭力维持着局面。秦王眼见得吕不韦愁白了头发!所以当少府向他请示是否开仓时,他心里是十分愿意的,但表面上还要说:“政事但从吕父可也!”表示自己不过问政事。
后来,太后传下教令,令少府开仓,将王室存粮提供给施工的民工。
随着各地上计的粮食陆续运到,一场关系秦国生死存亡的危机安然度过。
吕不韦紧张地调度着府库的粮食,秦王也没有闲着,他让李斯到相府每天调阅粮食进出的总账;每天上朝时,认真记录各地工程的进度。蒙骜那边的作战行动也时有战报传来,秦王也都及时阅读。虽然他不提什么意见,但对事件的进展基本上了然于胸。
当蜀郡的粮食终于运到时,秦王也和吕不韦一样,长出了一口气,为度过了这场危机感到庆幸。而这时已经是早春二月天了。
吕不韦开始让各县的民夫返回家乡,准备春耕。这也是一件十分繁琐的工作,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、组织和调度。显然,不能一天之中让数十万民夫同时回家,必须考虑到路程的远近,工程的进展必须告一段落,归途中民夫的供应能力。民夫们半饥半饱状态下工作的好几个月,体力有了明显下降,而且明显不可能自备干粮回家,他们要想顺利回家,依赖于沿途驿站的供应。而各县目前也基本府库空虚,难以支持,需要中央政府调拨粮食。在吕不韦的算计下,这些工作也都顺利完成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24kkxs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