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章 受地于韩_祖龙赤蛇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19章 受地于韩

第(2/3)页

妥善安置,就只能将他们全部杀掉,这是不可能完成的残暴之事。而由于灾民们将尚未成熟的青苗给吃了,赵国粮食的收获也成了问题。今天秋天,各地纷纷上报绝收,无法交运贡粮。

赵国的府库中也没有存粮,成千上万的饥民就在野地里居住,疾病开始流行,大批饥民死亡。而由于大部分地区绝收,那些地方的民众也不得不背井离乡,寻找粮食。秦军所在的邺城和河内,甚至上党、太原,成为饥民们逃荒的目的地。

秦国的亭驿系统发挥了作用。饥民们沿着驿道,有序分流,向着目的地前进。每个亭驿每次接受五十人,每天接受一千人。两只大鼎不停地升着火,五十人每人有一碗稀粥,喝完就要前往下一个亭驿。大鼎要腾出来给下一批人炊粥。

秦人发给的节符提供了饥民下一步前进的方向,或西或南,他们会沿着驿道,顺着亭驿的方向前进,最终到达目的地,被安排到不同的乡邑中,充实当地的人口,成为秦国的编户。最远的甚至会被安排到河东、上郡。

一方面是大批饥民在邯郸病饿而死,一方面是有口吃的,还能得到安置,这一反差很快在饥民的口中反映出来,一首民谣这么说:“赵为号,秦为笑。以为不信,视地之生毛。”这一年大饥,让秦国成为赵民生命的希望。几十年相杀的仇怨,就在这一碗碗粥中被大家遗忘,而秦、赵本是兄弟之邦的说法在这时广为流传。

在这各情形下,赵国自然无力出兵;但为了获得韩国的粮食援助,更为了自身人口不减少,赵军加强了对各关口巡守,防止赵民进入秦地。这一措施不仅激怒了饥民,连下层军官和士卒都不赞成,执行起来睁只眼闭只眼。

各郡的士卒到达南阳,按例进行集中训练。由于北方各郡在忙于接收赵国的饥民,相府停止了河内、上党、太原、河东等郡的征发,但他们必须动员起足够的力量,防止饥民暴乱,并在新的邑民中推行秦法。三川郡和东郡的士卒也全部动员,名义上也是接收赵国的饥民。真正到达南阳的士卒只有南郡、巴、蜀、关中(包括陇西、北地等郡)、汉中等数郡而已,加上南阳自己的兵力,不过七八万人。

过了新年,十月望日,南阳大军分两路出南阳,一路向北出鲁关,攻打颖水流域;一路向东出方城,攻打汝水流域。

攻打汝水流域的战事进展顺利。这片区域长期属于楚国,李斯青年时期就在这里长大,那时他还是楚人。但等他学成归来时,这里已经成为韩地了。由于韩国在这片区域统治时间不长,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军事建制,邑民没有被组织起来,更缺乏训练。临时被征集起来上前线,被强大的秦军一冲,即阵型崩溃。据守城池也很不得力,射箭时还能在旁边呐喊几声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24kkxs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