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章 伐齐_祖龙赤蛇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64章 伐齐

第(2/3)页

,天下诸侯破灭,只余齐国。但齐王对后胜道:“秦灭一国,乃增一枯柴,但有星火,必焚耳!”他也许还记得,自己的祖父是如何因为灭了一个小小的宋国,而遭到天下诸侯的讨伐,几乎被灭国!

或许齐王的见解是有道理的,但那堆火毕竟没有烧起来,而齐国就要独自面对强秦。而这一强秦已经不再是那个猥居关中一隅的秦国,而是几乎拥有天下的秦国。诸臣都知道只凭齐国一国绝不足以与天下相抗,为秦王所并只是时间问题。有人劝齐王主动向秦王称臣,但齐王拒绝了。他道:“吾终不能无故以宗庙、社稷付他人;若天命绝寡人,寡人不敢辞!”

秦王大酺天下,也遣使入齐国,欲就此号令齐王。齐王拒绝接见秦使,也没有执行秦王大酺天下的命令。秦王于是开始准备伐齐之战。

经历了战火的原燕民和楚民,耕种失时,粮食歉收已成定局。秦国遂向灾区征发饥民,作为攻齐的部队。而齐国也向济水-齐长城一线调集兵力,准备进行最后的抵抗。如果齐国能够抵抗足够的时间,那堆火是不是就该烧起来呢?

伐齐之战的将军,还是落到王贲身上。王贲令九江郡、四川郡、薛郡等楚郡的士卒,都往砀郡的陶邑集中。之所以将集结地选在远离齐国的地方,一是为了九江的士卒可以方便到达,他们只需要从淮水转入泗水,再经过人工运河菏水就能进入陶邑。而不选择曲阜、沛县等地作为集结地,显然是要将主攻方向绕开山区,准备沿济水发起攻势。而且陶位于天下之中,水运方便,天下的粮食都能运到,后勤补给可以充足,而四川、薛两郡,刚经过战火,本身粮食就不充足,征发那里的士卒,很重要的一个原因,就是避免出现大规模的饥民。

这一次征伐,只动员了楚地的士卒,其他各郡都只征发了少量的士卒,他们被派往新开拓的土地,修筑道路和亭驿。

然而,集结于陶地的士卒只是一个幌子,王贲真正的主力是自己的燕地士卒。燕地与他地不同,士卒由大批游民构成。王贲打算让这些人在打完最后一仗后,能够各自归乡,恢复户籍,成为编户。另一方面,他还有其他的战术上的想法。

从辽东的商贾口中得知,辽东与齐国之间有频繁的贸易往来,而一条重要的交通路线就是海运。王贲为这次伐齐,征发了大批海船,辽东、辽西的士卒都在襄平附近的辽水两岸集结,过了新年,待北风大作,辽水又未封冻的短暂时间,乘船直下入海,到黄河入河口附近接蓟城、渔阳、右北平、上谷的士卒上船。按每船载五百人计,十万大军,加上辎重粮草,约需要三百艘大型海船。

王贲将蓟城、渔阳、右北平、上谷士卒的集结地选在无终,这里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无终国的国都所在,距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24kkxs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