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六十二章:反五路围攻(二十九)_抗日之超级战神完整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九百六十二章:反五路围攻(二十九)

第(2/3)页

占领了旅顺要塞,他们才在阵地里发现了这种简易的火炮。

虽然日军最终打下了旅顺,但是共付出了5万多人的伤亡,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日军伤亡最大的战役之一,其指挥官乃木希典在国内饱受争议。

而日本陆军在旅顺要塞被俄军“迫击炮”打得鼻青脸肿,陆军对这种武器是又爱又恨。

不久之后一战爆发,欧洲军队也开始大规模列装迫击炮,日本也引进了一部分迫击炮进行模仿和学习。

在研究该武器的过程中,作为一个“穷光蛋帝国”,日本陆军觉得迫击炮发射速度太快,威力却不大,有“浪费资源”之嫌疑。

但是迫击炮打战壕和工事确实好用,又不能完全放弃。

在这种纠结中,日军苦心发明了一种“缩水版”的迫击炮,一切配件能省则省,这就是“掷弹筒”。

掷弹筒最大射程700米,有效射程500米以内,杀伤半径5米上下,由专业训练的“掷弹筒手”操作。

这门掷弹筒威力尚可,而最吸引人的是它的价格,89式掷弹筒售价为200日元,也就是两支半三八步枪的钱。与其对比,一门迫击炮价值2000日元,掷弹筒的价格是其十分之一,而功能几乎相等。

侵华战争爆发时,日军每个小队都有一个掷弹筒组,带两门掷弹筒,20枚以上的弹药。

因为其重量很轻,就算是身高1.5米的日本士兵,也可以轻松背起一个掷弹筒加上一袋装的8个手榴弹。

在淞沪会战期间,日军的掷弹筒在上海市的废墟里大显神威,在遇到国军据点或者机枪堡的时候,掷弹筒充当了“开山斧”的角色,步兵随时呼叫掷弹筒上来进行打击。

根据国军战史记载,中央军第42旅在上海曾被日军用掷弹筒一天之内打掉了40挺重机枪!而机枪手也成为伤亡率最高的兵种,老兵们不敢使用重机枪,打100多发就要转移,重机枪根本无法形成火力压制。

其实破解这种武器的方法很简单,那就是对轰,可惜当时中国的大部分军队都是纯步兵,一个步兵团连迫击炮都没几门,只能眼巴巴让日军欺负。

因此,别看掷弹筒只是一件缩水版的破烂武器,但是在中国战场上硬生生被日军打出了跟榴弹炮一样强势。“砰砰砰…”

狙击手的反击顿时让日军的掷弹筒手感受到了压力,接连4名掷弹筒手被点名,使得日军炮击的频率下降了不少。

但是由于掷弹筒的射程要大于三八式步枪的射程,五百米的距离基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24kkxs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