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老年人的记忆
第(2/3)页
卫长鹰在兵部被龚文华赏识,加上忠勇不二,最后就弄涠江这边来了,干了这么多年,升到了折冲都尉。
秦烈看向哭的稀里哗啦的卫长鹰,微微颔首,脸上玩世不恭的笑容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,却是几分凝重之色,对九州微微点了点头。
九州翻身下马,从怀里拿出了一份名册,上面满是人名。
摊开名册,九州来到卫长鹰面前,面无表情的说道:“卫将军,此地折冲府兵共计八百二十六人,登记造册,八百二十六人,每季兵部下发粮饷,八百二十六人,此名册,八百二十六人,兄弟我一会要一一唱名,少一人,一鞭子,多一人领饷,一鞭子,越王他老人家,亲自抽。”
卫长鹰面色微变,紧接着笑了,和个孩子似的猛点着头;“好,快,快做就是了,唱了名,卑下还要为大帅接风。”
九州也笑了,用力的拍在了卫长鹰的肩膀上:“就知道卫兄不会让兄弟难堪。”
说完后,九州冲着营内大喊道:“越王驾至,甘县折冲府府兵,半炷香内聚于营内,不得有误,延误者,军法处置!”
卫长鹰大喊一声“唯”,不等众多震惊万分的军卒反应过来,掏出马鞭,大喊一声:“列!”
秦烈至始至终都坐在马上,见到卫长鹰只有兴奋没有慌乱,内心微微松了口气,也流露出了几分欣慰的笑容。
兵熊熊一个,将熊熊一窝。秦烈的亲随与亲卫,永远都是值得信赖的,卫长鹰年纪轻轻执掌边关折冲府,治军极严,没有任何狗屁倒灶的事。
全营八百二十六人,一个折冲上府,一人不多,一人不少。
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,别将、长史、兵曹参军各一人,上官不多领军饷,军卒不少领,卫长鹰带领的甘县折冲府府兵,绝对算是夏朝精锐了,军纪严明。
甘县距离涠江不足半日路程,几处府兵营属于是最前线的部队,说的再通俗点,一旦和斐国打起来,他们就是第一梯队,随时准备杀敌。
秦烈在大营中巡视一圈后,没说坏,但是也没说好。
从秦烈的脸上就能看出来,对这群军卒,没什么满意不满意的。
要说夏朝最能打的军卒,肯定是边军,而秦烈率领的就是边军。
同样是前线部队,涠江这边几乎没什么战事,就是打,也是打一些朝三暮四的番蛮部落。
可边军不同,枕戈待旦,年年打,有大打,有小打,有守城战,有出关游击战,一年到头,要是见不到凉戎游骑兵过来扰袭边关,闲的蛋疼的秦烈就会主动带着几千人或者上万人上草原上扫荡去,就是下雨天打孩子,闲着也是闲着。
所以同样是边关将士,涠江这边的军卒,公允来讲,照着边军差上不止一筹。
边关那边,都不将军卒称呼为兵卒,而是武卒,越王武卒。
进了大帐,秦烈就和进了自己家似的,不断发号着施令。
事实上整个夏朝,任何军营和大帐,基本上都和秦烈的家一样,包括兵部衙署。
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不到,边关百骑营的骑兵们入营了。
百骑营并不是夏朝的编制,而是越王的护卫,无论是在边关还是在夏京,秦烈在哪,百骑营带到哪,包括这次坐镇涠江。
因为是亲随护卫,正好百人,所以边关和兵部的人都将这些骑兵称之为百骑营,大部分都是中州大乱时就跟着秦烈的人,与秦麒的双刀武卒性质差不多,都是那种身上没七八条刀疤都不敢晚上光膀子睡觉的狠角色。
从秦烈进入大帐,到让九州安顿百骑营骑兵,卫长鹰和几个属官一直单膝跪在账外。
直到秦烈看完了舆图和名册以及日常训练安排后,这才让九州将卫长鹰叫进了大帐。
这次没等卫长鹰单膝跪下,秦烈哈哈大笑几声:“都是自家人,莫要多礼。”
已经多礼跪了快俩小时的卫长鹰连忙称是,见到秦烈不准备谈军务了,赶紧忙前忙后又是端茶又是递水的,大呼小叫让外面的人准备吃食,殷勤的不得了。
秦烈大马金刀的坐在木凳上,看着卫长鹰忙活了半天后,这才笑着问道:“这涠江边镇,一待就是七年之久,可还习惯。”
卫长鹰从箱子里抽出个兽皮软垫,放在了秦烈背后,这才道了一声习惯。
九州揶揄道:“其他人都被大帅安排在了夏京之中,只有你被打发到了涠江,怕是满心怨言吧。”
一听这话,卫长鹰顿时急了:“莫要在大帅面前胡说八道,大帅知遇之恩,我卫长鹰永世难报,岂会有怨言。”
九州哈哈一笑:“瞧把你急的,玩笑话罢了。”
卫长鹰懒得搭理九州,只是冲着秦烈傻乐着。事实上如果换了别人,说不定真可能有怨言。
卫长鹰不是普通的武将,师出名门,六岁时拜入尉子云门下学习兵法,十二岁就出了师。
尉子云并不是什么大人物,但是家学渊源,是先秦兵法四圣尉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24kkxs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