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505章 齐襄公的赢麻了。
第(1/3)页
大明,
崇祯激动地铺开宣纸,在桌案上奋笔疾书,他的脸蛋儿驼红,眼中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满足
“原来春秋是这么读的!”
“史官只是把私人恩怨放在了史书上写,却不知道,这些所谓的私人恩怨,后面就是国与国的争锋。”
这就像两个国家的外交大臣一样,一个人跟别人握手言和之后,傲慢国有人就擦了擦自己的手,想要打压和挑衅,受到如此挑衅,当然要还击了,于是就掏出手绢擦了擦手。
外行人以为这只是两个人有洁癖。
但真正的内行人却知道:这是国与国之间的一次没有硝烟的博弈,是对对方国家的尊重和文化的认同与否问题。
这是我是不是要承受你的无理要求,承受你的歧视和鄙夷的问题。
当需要承受的时候,一些弹丸小国他就只能咽下苦果,还得夸人家是文明人,真爱干净。
而不需要承受的时候,我们大国就可以强势回击,表示他们向没有礼貌的猩猩。
如果从这种角度去看待史书上所描写的私人恩怨,崇祯觉得他似乎读懂了很多春秋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锋。
私人恩怨,如何去处理,其实就反映了当时这个王朝的集体态度!以及国家意志。
我是强势反击?
还是委曲求全?
…………
春秋
左丘明颓然的坐在了椅子上,他也似乎明白了史料该怎么看。
作为一个史官,只着重于史料上记载的私人恩怨,这是没错的,毕竟有的史官是不允许记载更为深入的东西,或者说他们的眼界也就是处于这种水平了。
当国与国的争锋从开始,到结束。
凭借史官的知识和学术体系,他们根本无法搞明白人家到底在干什么。
就是左丘明其实也有这样的错误,你一个写史书的人,懂外交吗?懂国策吗?懂齐襄公真正想要达到什么战略目标吗?
他们都不懂!
他们只会写自己能看懂的东西。
这就是史官的局限性,也就成了史书的局限性。
……………
北宋,
读书人们纷纷点头,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,纷纷感慨:
“这才是最为高深的学问,正所谓人情达练即文章,世事洞明皆学问,从这些小的恩怨纠葛中,悟透治国大道,才是我等读书人应该学习的。”
“我们以为的,国与国之间的争锋是君主和君主的私人恩怨,是大臣与大臣之间的言语交锋,其实都是立场和利益的角逐!”
“学到了!学到了!如果用此等知识来解读整个春秋体系,我们所看到的史书将呈现出一片波澜壮阔的权谋历史画卷。”
他们都感觉像是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,
原本在他眼中,那些比较弱智和过家家一样的史书记载,经过了这种解读之后,意义就完全不同了。
他们看到了刀光剑影,看到了勾心斗角,看到了缠绕在国家利益上的一条条看不见的丝线,这就捋顺了他们对很多权谋争斗中不懂的东西。
司马光恨得咬牙切齿,他在心中大骂,这些东西是不收钱可以看的吗?
其实这些玩意司马光比司马迁都懂!
他的《资治通鉴》其实讲的就是这种玩意。
资治通鉴,最主要的价值,不是主要记录历史,资治通鉴是教导皇帝怎么治国的,怎么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24kkxs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