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101章 献祭
第(3/3)页
结道:“彼忿秦,而不敢与斗也。所谓色厉而内荏者也。”
他们又分析了平原君一家对赵正的礼仪,认为并无失礼之处。惟一有些不足的,是信陵君没有出面,还不算给赵正很大的面子,但大体上是过得去的。得到这一结论后,众人认为,短期内秦赵关系可能维持不好不坏的现状,赵国也不愿与秦翻脸,也不愿与秦交善。
平原君去世,赵王下令服丧一个月,赵正公子这一个月都不用上学。惟一的约束是必须整天披个麻衣。不过赵正现在也不太爱玩了,倒是对读书有了不小兴趣。只不过身处邯郸的秦公子府,哪里有多少书,府内所藏,不过是当初从秦国带来的教授子楚的一些教材,主要是一些秦律。赵正就在府内,阅读这些秦律。读书之余,与众随从演兵习阵。现在赵正年岁渐长,除了站阵之外,也开始习练射法,从拉弓搭箭开始,射一二十步外的靶标。
赵国通报了平原君去世的消息后,最先有反应的竟然是燕国:燕王将派丞相栗腹前来致祭。
燕与赵的关系素来不睦。本来在两国之间还有一个中山国作为缓冲,赵武灵王灭掉中山国后,赵国就直接与燕国对上了。双方都疯狂地攫取原属中山国的地盘,并逐渐发展到相互攻击,两国在交界处频频发生争夺。
这几年,燕趁赵国与秦国交战,难以抽身的机会,先是策反了武垣令,将武垣纳入自己的统治;又在赵军与秦军在河东苦战时,包围了昌城,用五个月的围困占领了它。昌城距离郑安平的封地武阳不远。昌城的陷落,令武阳处境严重恶化,长期处于临战环境下。第二年郑安平就去世了。在燕国占领昌城时,平原君就起了与燕国作战的念头,只不过考虑到当时赵国刚刚从战争中恢复,元气未复,打消了这一念头。
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去四五年,双方虽然在边界上都有些攻防的小动作,但并没有形成大规模冲突。赵国在边界上构筑了多个城池,提防燕军的入侵。这时燕王派丞相栗腹前来,赵国的君臣判断,他显然是冲着媾和来的。毕竟,在边界上,燕国占了些小便宜,想进一步占更大的便宜还无机可乘,与赵国言和,将占的小便宜固定下来,也不失为一策。
与燕国媾和,对于赵国来说也是休养生息的一策。赵国经历了长期的战争,国都都被打残了,没有十年生聚,十年教训,难以恢复。赵王决定模仿楚王的办法,到处低头,为赵国谋取一个宽松的环境。现在他已经与主要大国,秦、韩、魏、楚、齐都建立了良好关系,惟一还有争端的就是燕国。如果能搞定燕国,赵国就彻底没有了敌人,可以在和平的环境中肆意发展了!
从燕下都到邯郸近千里,在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,两国不可能在面对面的交流,关于燕王派丞相栗腹前来的消息,其实不过是商旅们传来的小道消息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24kkxs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