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121章 制弩
第(2/3)页
抢来的粮食,更不会浪费丝毫。——其实,就算是山贼,他们也会在自己盘据的据点周围种地,能不抢就不抢。
那些山贼,只要愿意的,都可以作为归顺的游民,给予户籍,分给田亩。
代郡靠着抢劫,硬熬过了这一年。
到了秋收时节,乐乘看着地里还有收获,府库也有了盈余,就开始征集士兵,等待赵王的命令,准备对燕作战。
准备秋收后的对燕作战,也是廉颇这一年的中心工作。他精心计算着兵力和粮草,派出使臣与诸侯联络,请他们出兵、出粮援助。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,就是从太原征兵,出井陉,与邯郸的部队会师,共同北上。而对邯郸周围,则放松了征兵的比例。
廉颇采取外交行动的对象,主要还是三晋的兄弟们,齐、楚两国也派出使臣联络,但齐王一如既往不参与中原诸侯的战事,春申君也以忙于迁都为名,加以拒绝。韩、魏两国,只有魏国表示愿意派兵参战,韩国只愿意出钱粮支持。
秦国好像在赵国的计划之外,廉颇甚至连使臣也没有往那边派。
在二月安葬了秦孝文王后,秦国的丧期也就算结束了。但按惯例,这一年还不能改元,仍称孝文王元年。每天早朝时,子楚仍自居于太子之位,将秦王的席位空出来。
新任的丞相吕不韦,在主持完孝文王寿陵的修建工作后,主动请缨,主持兵器制造,政务大事仍由王龁和内史绾商议决定,他只参议,并不负责最终决策和执行。秦王知道他新到秦国不久,对政务有一段熟悉过程,也就同意了他的请求。
在主持兵库工作一个月后,吕不韦提出一个让王龁都没有想到的问题:为何秦军不配备弩?要知道,无论是魏军还是韩军,远射兵器中都包括弩的,齐国更是配备了大量的弩。
王龁想了想道:“秦人素习弓而不习弩,是以无之。闻弩发数支则不中,未及弓用之无尽也。”
吕不韦道:“臣闻习弓者,虽经年不精,而习弩者,朝学而暮成。请于秦制弩,以试其用。”
王龁碍于吕不韦是秦相的身份,不便驳回,道:“相但请于王,臣敢不效力!”
吕不韦于是找秦王商议制弩之事。秦王也不是很关注弓和弩的区别,但这事是由吕不韦提出来的,秦王也道:“弓弩之事乃卿之所司,但依卿意可也。”
得到秦王和尉的认可,吕不韦即从河东调出韩腾和冯去疾,让他们借助在韩国的关系,聘用一批制弩的工匠。
秦国要制弩的事,吕不韦叮嘱不可外传,只在暗中悄悄进行。制弩工匠聘用以私下聘请为主。由于韩国的工匠一般都是自由身,招聘工匠的工作其实不难进行,单是洛阳的弩工就有不少。
弩作为一种结构复杂、精细的武器,制作起来并不容易,有条件用弩的,一般都是有力之家。这种情况让弩的制作具有很强的个体化倾向,招来的弩工技艺各不相同,弩的结构也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24kkxs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