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140章 上将军信陵君
第(2/3)页
很大的决心。但惟一的家底,不能孤注一掷;让晋鄙屯于荡阴,观望秦赵相争的结果,希望他们两败俱伤之后,一战而定乾坤,其实也是正常的计谋。信陵君强行进军,解救邯郸,多少带着意气用事的成分。只不过当时秦军确实力疲,而魏军也有意网开一面,放秦军离开,并不与秦军死战,魏军没有遭受巨大损失,也保存了邯郸没有遭受更大的破坏,还迫降了郑安平的两万人,成就了信陵君的威名。但信陵君亲临其事,冷暖自知,一面要救援邯郸,一面还要保存实力,那种千钧一发的感觉,至今想起来都还历历在目。
信陵君的门客们,不少在当时都参与了战事。他们自动汇聚到信陵君身边,回忆着当时的各种紧张情景,恍如隔世。
没有了晋鄙,门客中真正懂军事的人不多,连梁尉公子在内,谁也没有管理十万大军的经历,军队的维护、调动、编组等一系列具体操作都出过大大小小的问题,那真是一个令人无比沮丧的时刻。信陵君也是从那时才切身体会到,指挥一场大规模作战何等艰难。当初在华阳,一切都有晋鄙处理,信陵君几乎没有在这些具体问题上操过心。有了那一场作战的经验,信陵君自信,再让他指挥一场十万人的大会战,他一定会做得很好。
在旧有的军营时住了一天,信陵君一行来到荡阴。停留了两天,再转向朝歌。在朝歌,信陵君意外与魏王派来的使臣相会。使臣告诉信陵君,魏王已经在黄河上准备了船队,迎接信陵君归国。
信陵君当即令辎重队随后而行,自己只带着百余名门客提前跟着使臣到河边上了船。魏王派出的船队约有百余艘,千人的卫队。门客们有人暗中担心信陵君轻入魏军中,恐遭魏王毒手,信陵君道:“臣自邯郸归国,勤王事也,焉得疑!”他让随行的门客都上另一条船,自己则与使臣和率队的校率同乘一舟:如果魏王要杀我,那就杀好了!
本来如果乘船,由河入济,再转入鸿沟,是入大梁最便捷的路线。但由于荥阳已经被秦军占领,魏军不敢走济水转荥口入鸿沟,船队上行到卷城就要上岸,从陆路到阳武,从那里乘船走济水,再走陆路到大梁。这一路上的舟车转换,让信陵君体验到秦军的威胁到底有多大。
从济水上岸,到大梁城外的黄池落脚,在那里停留一天,报知魏王知道。黄池距离大梁不过四十里,魏王当夜即遣使传令,让信陵君次日午时到大梁。
信陵君一行几乎半夜就动身,一路急行四十里,于午时前到达大梁。这时,群臣皆在大梁北门外大沟桥迎候,为首的是一名年迈的魏公子,排行下来应是信陵君的祖父辈。信陵君下车,步行过了桥,于魏公子前行礼。
魏公子道:“臣老矣,残生无几,故敢问公子,勤王乎,佐王乎,逆王乎?”
信陵君闻言伏拜于地,道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24kkxs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