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142章 五国联军
第(2/3)页
人。但向诸侯求援,哪怕是向卫国这样的附庸诸侯求援,也是一件既耗时又耗力的事,与诸侯间的讨价还价时常弄得信陵君精疲力竭。
信陵君只得眼睁睁地看着秦国官员接管了一个又一个河内的城邑,那些在治理这些城邑的过程中大赚特赚的官员,拖着他们或多或少的家财,排着队渡过黄河,在秦人的保护下穿过洛阳,散入魏国的各个城邑中,甚至堂而皇之地进入大梁。信陵君不敢对他们采取任何实质性的惩戒手段,他还指望着这些家族的支持呢,不可能得罪他们,只能睁只眼闭只眼。
信陵君将那些退入大梁的官员都找来,他们一个个义愤填膺,当着信陵君痛斥秦人的无耻,以及自己面对强权的无力——“彼村夫愚妇,少忠义而畏威。见秦军势大,皆无战心。……若公子以大军临之,彼必归矣!……今归国,愿为公子前驱!”
信陵君也就最多罚俸数月或一年,表示自己赏罚信明。但谁都知道,这点钱对于他们运回国的家财来说,不过九牛一毛。对于那些势力不大,信陵君指望不上能够在别的方面有所助力的,也会让他们捐些钱粮,以助军资,但也都小心谨慎,一般以他们运回国家财的一半左右为度。
信陵君自己将封地宁陵十万户的收入全部拿出来用于这次作战,然而,他没有从宁陵征发一兵一卒,理由是宁陵是边城,要留下士卒守卫边境。他打算从自己封地管城征兵,但管理管城的官员已经换成了韩国官员,软拖硬磨,拒不执行征兵命令,甚至连粮草也不提供。信陵君十分不满,却也无可奈何!
一直拖到十二月,魏国的士卒才征发到位,而这时已经快到夏历新年了;诸侯的援军则还未到。卫国按周历过新年,周历新年就是十二月,卫君表示过了新年才能将征发的士卒开往前线。看赵、韩的意思,正月新年之后能够派兵过来就不错了。但过了正月就要准备春耕,那时发动战争,能够作战的时间十分紧,拖时间长了,会耽误这一年的收成。
魏王一直在旁边看信陵君的笑话。自从信陵君回来后,魏王就又回归那种万事不管,全推给信陵君的状态,一切政事都交给信陵君处理。但目前魏国上下官员已经完全与信陵君脱节,信陵君既不了解他们的才能,也不太清楚他们的利益勾联,使用起来很不顺手。回国快半年了,也只能按过去常规来处理日常事务,兴利除弊的事,连门也没摸到。现在举兵伐秦救河内,魏王更加不管,所有事务都推给信陵君来解决,不过还时不时提醒信陵君,谁谁谁不可开罪,勿误农时,与民休息……
魏军集结的地点也让信陵君伤脑筋。大梁周围自然不宜集结大军,中牟是王家狩猎场,圃田是王田,都不宜集结大军,大军的集结点必须放到长城以外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24kkxs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