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149章 入为郎官
第(3/3)页
报丧的使臣也到了。秦国使臣在列举了魏国诸多背信行为后,主动提出:“魏虽背信,秦怀仁义,尊太子增如宾,不敢稍失。新王唯念旧谊,愿送归,而诸侯军遮于道,故未敢出也!”
这下,魏国中最怨秦的官员也不敢再说什么了:谁要再说伐秦,那就是要送太子的命,这个锅没人敢背。而和秦者纷纷应和,说暴兵半年,田园荒芜,愿暂罢兵,以向田亩。开始信陵君还在朝堂上慷慨陈词,力主抗秦,但应者寥寥。现在谁都知道,魏军要再打下去,粮草是一个严重的问题;谁主张打谁出钱,反正别打我们的主意,我们因为暴兵在外,已经田园荒芜,够惨的了!魏王也发现,信陵君自己除了拿出一年的收成外,并不多出一个钱,言外之意就是要自己出钱呗!他一直不表态,任由诸臣争论。
秦使亮出太子增的筹码后,信陵君也住口了,他也不敢承担让太子被杀的罪名!于是,在“兵不加丧”的礼义原则,和保证太子安全的借口下,魏国决定撤军。
吕不韦被允许招揽门客已经有两年了。两年来,每年都有数百饱学之士奔赴咸阳,投到吕氏门下,只不过由于吕氏出身卑贱,那些德高望重的学者不屑前来。但吕不韦对此并不以为意。他在邯郸时,亲眼目睹了平原君和信陵君的门客。平原君门下都是德高望重之士,但其实一事无成;相反,信陵君门下的门客一般都是无名之辈,但确有真才实学。吕不韦认为,自己不能重犯平原君的错误,而应以信陵君为榜样,招募实学之士,而不是那些空有虚名的人。吕不韦是生意人出身,阅人极多,有识人之才。经过与李斯的交谈,发现李斯的见解与自己相似,都认为在成皋、荥阳一带与魏军周旋不利,应该尽快结束这场战争,腾出手来争取尽快消化已经夺取的地区,再转用兵力于自己最有利的战场上。短短两三年时间,秦国就征服了洛阳-三川、太原、河内、上党等大片区域,这些都是诸侯的重要战略区,物阜民丰,只要好好整顿,秦国的实力将再上一个新台阶!
回到咸阳,办完丧事,将秦王下葬,吕不韦正式推荐李斯出任郎官。郎官是一种没有特殊职守的官员,可以理解为秦王的“左右”,郎卫、秘书郎、郎中、侍郎……这种种不同的称谓,都是郎官的具体职位。郎官为内廷郎中令所属,是秦王的私家职位,既没有爵位,也就不必要有军功,一般都是由宗室贵戚的子弟担任。吕不韦虽然不是宗室,但贵为相邦,自然也可以推荐。
李斯本来也是想投奔秦王而不是秦相,打算在秦国任个一官半职,作出一番事业来。但由于秦王猝然而逝,他的计划落空,不得已只能投奔吕不韦。现在吕不韦把自己又推荐给秦王,看上去好像是遂了自己的愿,但由于秦王还是个孩子,其实吉凶难卜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24kkxs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