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36章 东郡
第(3/3)页
之隔,秦政的优劣完全落在魏人的眼中。
东郡出借了种子,出租了耕牛,出租了农具,而且是铁农具。秦国的廷尉下到乡里,教授众人用牛耕作,定量播种。那些家里存粮不足的农户有意少租些种子,或者多租些种子以充粮食,都被官府拒绝。种子就是种子,该种多少必须按量播撒,既不会少借种子,以致播种不足;也不会多借种子,让家里能吃得饱一些。粮食就是粮食,必须用钱来卖,种子就是种子,可以从官府借贷,两者的来源不同,用途绝不能混淆。
令人恐怖的是,秦官竟然深入乡里,下到农田,监督播种;凡不按量播种者,一律按律严惩,因为它会影响到秋后的收成,最终影响府库的收入。因为耕作不如法,被当着邑人的面笞打的情形时常发生。每一步耕作都有人严加指导,不允许出一点错,只有每一步都走对了,秋收才有保障,这不是简单地由王籍籍田,官员劝劝农就能解决的。
到了夏天,济水两岸的差距就显出来了:济北禾苗茁壮,济南秧苗稀稀落落、病病殃殃。不用说就知道,秋收时谁的收成会更多。
到了秋天,东郡的农户们收获满满,甚至那些租借了种子的农户,在缴纳了六成收成后,所余都比济南的农户多。
秦地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毫不松懈的军训。农闲时节,各乡邑几乎天天军训,同样是各级廷尉下到乡里指导。军训有完整的方案,既不会轻松,又能保证常人能够完成。而且根据训练程度逐渐增加强度。一年下来,农户们都成了训练有素的军人;被病魔折磨过的身体,经过训练后,都强壮起来。
秋收结束后,东郡举行了盛大的集中训练,各县、各乡邑的邑民被集中到郡里——目前是酸枣,进行了行军、队列转换、冲锋、退却等各种战术动作的集中演练,最后以两军对抗而结束。数万邑民在百余里的范围展开,旌旗招展,金鼓震天,喊杀阵阵,水土飞扬,看得河对岸的魏民目瞪口呆。
魏王十分生气,也要在大梁附近举办一场类似的军事训练,但由于乡里缺乏组织,邑民平素缺乏训练,这场演习反而自暴其丑。勉强从大梁附近的各乡邑征集到万人,无论规模还是训练程度,与东郡都无法相提并论。官吏们找了各种理由,如大病初愈,体力不支;秋收疲乏,民力未复,等等。但他们自己也知道,这些理由是站不住脚的,因为对岸的所受的灾情正与自己相似,而且他们还经历了一场战争。
魏王大发雷霆,要求魏将明年一定要加强训练,绝对不能输给河对岸的东郡!
秋天的集训完成后就进入冬天,各乡邑仍然没有放松训练,只不过减少了训练时间,集中于正午和午后两个时辰。就这也比济南魏邑的邑民训练时间要多,而且风雨无阻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24kkxs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