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77章 尉缭入秦
第(2/3)页
配合,一般都在接到出征任务,领受了武器后,在集结地训练半个月左右。
相比与务农的邑民,那些服劳役的刑徒接受了训练还要多一些。如果征发刑徒出境作战,刑徒会提前集中一两个月,在咸阳泾水河边的望夷宫广场上进行集中训练。但郑安平投降后,秦国没有再设主管军队训练的官员,刑徒在出征前也不再进行集中训练,而是和普通邑民一样,在集结地集中训练半个月。
尉缭对秦国的军训制度进行了数个月的考察后,提出了一份军训计划:练卒。要求各县组织自己的县卒在本县训练三个月,到咸阳训练一个月。
各县根据本地的户籍数,编制有一二百,最多五百县卒。这些县卒一般从邑民中征用,由县里供应口粮,服役期半年或一年。尉缭要求各县县卒分出一半到咸阳集训一个月。集训期间,从武库调拨武器,进行真刀真枪的训练。各县根据路程的远近,确定了集训的时间。县里根据路程,提前安排出发时间。
秦王批准了这一训练计划,并决定在今年的剩余时间里,先集训关中各县的县卒。其他郡县,明年开始集训。
秦王利用逼反嫪毐,顺利地扳倒了吕不韦,成功任命了新的丞相、将军,还让九卿主动让位,完成了政坛的大换血,代价不过是与太后的关系暂时紧张。在秦王主动表示缓和后,也把太后接回了咸阳,太后还是太后,只不过不再管事了。
尉缭就任国尉,主持全国士卒的军事训练,算是补齐了权力的最后一张拼图。秦王完全控制了秦国的朝政。从四月行冠礼,到现在,也不过才一年不到的时间。
九月席卷咸阳的寒流,在到达咸阳之前,已经在北方肆虐好几天,虽然很快就退出了咸阳,但在北部高地依旧徘徊不去,给在这些高地上生活的游牧部落带去了灭顶之灾。
当时在这些高地上,农业并不发展,主要的生产方式是牧业,主要牲畜是羊和马。气温下降,天寒地冻,人尚且难挨,牲畜自然是大批死亡。而且大雪天,草也被埋在雪里,尚活着的牲畜也奄奄一息。
为了渡过灾荒,各部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山下的农民。
在吕梁、太行、燕山三山交界之处,河谷纵横。山坡上放羊,河谷中种庄稼,是这里的农民日常生计所在。而在山上居住的匈奴、襜褴,东胡,林胡等部落,则以游牧为生,下山抢几头羊,甚至抢几个人,也是他们日常改善自己生活、补充部落劳动力的活动。当然,他们的主要抢劫对象还不是山下的农民,而是与他们有着共同生活方式的其他部落:毕竟下山一趟也很不方便,多数时候将空手而归,能抢到东西只算是中了大奖。但偷袭邻近部落就方便多了,而且成功的机会也大。
按理说,九月正是草籽结实、牛羊茁壮的季节,牲畜们要借这一时机猛吃营养更加丰富的草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24kkxs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