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17章 韩非之死
第(2/3)页
己打脸道:“公子所识,自高于微庶多矣!”
韩非解下自己的玉佩交给仆人,道:“身……无……钱,愿……以……相……赠”
仆人哪里肯受,道:“公子但隐忍数日即归。归之日,但以数钱相赐足矣。苟无时,权当孝敬!”
韩非道:“吾……汝……交……患……难……中,一……佩……何……值”
仆人道:“主公若知庶收公子佩,定当责罚,公子其怜之!”韩非好生无奈,只得收了。
大约过了一个月,送饭的仆人来报道:“主公归矣,言韩王愿罢王号,请为臣!以庶之见,公子不久将归矣,敢为公子贺!”
当天晚上,韩非将乌头取出来,全都嚼了咽下。
次日狱卒前来查看时,见韩非面色青紫,瞋目而视,状极凄惨!狱卒慌了手脚,一层层报上去,又一层层追查下来。验尸的结果十分明显,韩非是吃了过量的乌头而死,乌头的来源不清楚,很可能是李斯的仆人送来的。
但这个怀疑怎么能说出口,更不要说追查了。
就在此时,秦王派人来赦免韩非。监狱的人只得带使者亲自勘验了韩非的尸身,以及在监室里发现的剩余的乌头。使者自然知道利害,含糊地回报说,韩非死于狱中。
秦王听了使者的介绍,有些怀疑是李斯害死了韩非,但却并无证据,而且目前还要依仗李斯为自己办事,就把这事给压下去,不再追究了。
由于韩王称臣,秦国完全失去了讨伐韩国的理由。桓齮只得将自己的重心放在对赵国的作战上。
对赵作战,桓齮的重点还是放在李牧集团身上。尽管有李氏子弟与李牧暗中联系,但桓齮知道,只靠空口说白话是不可能成功的。要想真正招降李牧,还必须将他打疼。
经过反复商议,桓齮决定这一次太原的军队不出井陉,而是向代郡方向进攻,争取调动李牧回援代郡。尔后,邺城的秦军乘隙捣毁李牧在呼沱水一线的防线。——经过一年的整顿,邺城、武城一线已经可以为秦军的作战提供相应的支持。
为了支持这一大规模作战,秦王采取了特殊的政策:除了新征发的士卒外,去年征召的士卒也不再遣返,要继续在原地作战再作战一年。
征兵令下发到各郡县,引起了一阵恐慌,许多邑民表示不能理解。秦王下令,全国男子重新登记,并说明自己的年龄。今后征发士卒不再限于三十岁未服过役的邑民,所有适龄邑民都在征召的范围内。
公开反抗的邑民被加以抗上之罪,轻则罚为徒隶,重则斩首。
反抗被血腥地镇压下去。
新的士卒踏上征途,补充到旧有的行伍之中。
李信作为陇西将,一直在太原接收陇西的部队。他奉命以父亲李崇的名义,给李牧写信。按照计划,信件不涉及军国大事,只谈论些家长里短的小事。李牧得到这些信,也不避讳,写了回信,交信使带回。于是信使在李牧所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24kkxs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