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46章 灭魏
第(3/3)页
灭楚。参与灭燕的将军们返回咸阳,商议的就是灭楚之计。
郑城反叛,根子虽然在韩人,但罪责其实在昌平君。特别是昌平君最终逃往楚国,更加罪不可赦。而楚国敢于收留昌平君,展现了明显的敌意。受昌平君牵连,昌文君也被下狱,交有司审理。两名丞相,先后落马,也是秦国政坛的一场巨大震动。
现在,秦王周围已经没有了丞相、国尉,御前会议的传统也取消了,一切决策都由秦王一人决定,根本无人咨询。这次秦王将前线的将军们都召回咸阳,就是向他们咨询伐楚之事。
王翦他们赶到咸阳时,伐魏的行动刚刚开始。秦王一面让诸将休息,一面向他们询问伐燕的经过,并对伐魏的战事进行点评。但有一点秦王把握得住,就算对前线行动有多少意见,他也从不下令干预前线指挥官的决定。
一直到伐燕前线的部队完全被遣散,秦王才将所有的将领集中起来,道:“年后当伐楚,今则征矣,愿闻其数。”
王翦道:“楚,大国也,非六十万众不办。”
秦王道:“寻常所征,但二三十万,六十万必举国而征也。伐燕已征,复值郑乱,又征矣,才五十万。六十万非所闻也。”
李信道:“臣愿提二十万众,为王一扫楚地。”
秦王道:“兵少固善矣,要在必胜也。”
李信道:“楚郢在淮下,臣但得淮上,顺流而下,破楚必也。”
秦王没有马上决定,他要等一等王贲伐魏的结果。王贲伐魏只要二十万,韩腾伐韩也只要二十万,王翦伐赵、伐燕都是三十万,在秦王看来,伐灭一国有个二三十万也就差不多了。如果王贲伐魏二十万就能拿下的话,他就批准二十万人伐楚的计划。
王贲的攻势似乎也还顺利。大梁城守卒十万,王贲以二十万人围城后,开始进行长期围困。秦王估计,围攻上二三个月,魏王就该投降了。
但王贲似乎更狠。他在完成了对大梁的包围后,并没有打算进行长期围困。他督率大梁周围的邑民在鸿沟下游筑坝,挡住鸿沟水的下流。同时还堵住了大梁外围的各条河道,迫使鸿沟水全都流入大梁城内。
只用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,王贲就完成了水坝的构筑工作,作为大梁便利水道的鸿沟成了大梁的灭顶之灾。时值六月,时有大雨,本来河水就多;王贲将城外的分流河道全都堵上,全部河水直灌入大梁城。这还不算,王贲又堵住了下游的河道,泛溢的鸿沟水无法下泻,全都潴留在城内。积水越积越多,而且无法下排,只数日,城内的积水就已经及膝。魏王无奈,只得出城请降。可怜的魏王,即位不过三年,就被王贲随手给灭了。
魏王出降后,秦王也定下了决心:明年正常征兵,集结大军二十万,准备伐楚。同时,燕地全地改制为广阳郡,任命刚刚得胜的将军王贲为广阳郡守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24kkxs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