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 巡狩_祖龙赤蛇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7章 巡狩

第(3/3)页

约合二十二步。驰道要宽出一倍有余,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路修那么宽。

他第一个出巡的方向是西方。这既可能是为了告祭宗庙,也是因为这条驰道的基础较好,能够较快地修好。始皇二十七年,秦始皇从咸阳出发,先沿渭水西进,巡查了陇西,直达渭水源头。而后再回头沿泾水北上,巡查北地郡,登上鸡头山,到达回中。从回中往北,就是箫关,习惯上说,箫关以北已经不再是秦国的地界。

在巡游之前,始皇帝下令在咸阳的渭水南岸修建信宫,作为他祭天的场所。回来后,他又将信宫改称极庙。在极庙和郦山之间,又修建了甘泉前殿,作为甘泉宫的一部分;从极庙修了一条甬道(实际上就是一条凌空而起的桥梁),直通渭北的咸阳诸宫。渭北除了有政府办公用的咸阳宫外,还有安置诸侯美人和宝器的仿各国宫殿。

始皇帝还决定向北拓展其疆域,不能将疆域局限在箫关以北。为此他一面在回中修建了宫殿,加强箫关方向的力量;一面筹划修筑横贯整个黄土高原的直道。

这年年末,通往东部的驰道也修筑完成,秦始皇于二十八年春开始东巡,他东巡的第一站是邹城旁边的峄山。

峄山虽然不高,但却是座神山,鲁国的镇国之山就是峄山。而鲁国是周公所封之国。秦始皇登临峄山,与鲁国的儒生共议封禅之礼——对于神明之事,秦始皇也不敢自作主张。只有依礼而祭,才能得到神的护祐。

秦始皇应该是从鲁儒那里学到封禅之礼,他登上泰山,在山顶立下刻石(泰山刻石),封,祠祀。下山时,风雨暴至,秦始皇一行在一棵大树下避雨,这棵大树也因为这“护驾之功”被封为五大夫。随后他又封禅了梁父山。梁父山是泰山脚下的一座小山,长期被认为是泰山的配山,封泰山一定要禅梁父。

回到峄山后,群臣一起称颂皇帝的功德,他们将这一盛举刻成了一通石碑,由李斯亲自用秦国的标准文字小篆书写。这就是著名的峄山刻石。

不知道是不是鲁国儒生的建议,封禅了泰山后,秦始皇并没有返回,而是继续东行,直到“陆地的尽头”穷成山,以及北面的罘山。这样秦始皇完成了自己的巡狩的目标:一直走到国土的最东头。

随后,秦始皇一行南行到琅琊。数百年前,越王勾践曾经迁都琅琊,于国内筑高台以观东海。秦始皇到了琅琊后,竟然乐而忘归,一连在此逗留了三个月,还向这里迁移了三万户居民,免除他们十二年的赋税,让他们专心开发这片风水宝地。群臣又在琅琊立了刻石,是为著名的琅琊刻石。

在琅琊,当地人徐市告诉秦始皇,海中有三座神山,蓬莱、方丈、瀛洲,上有仙人居住。徐市请求秦始皇资助自己,前往海外求仙。秦始皇同意了。于是徐市斋戒多日后,带着一群青年男女登上海船,入海求仙人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24kkxs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