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9章 老赵是懂汇报的_穿越高衙内后,林冲刚被害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179章 老赵是懂汇报的

第(2/3)页

六品以上文武官官一起出了殿外,依照礼节排开。

  皇帝显得特别兴高采烈,神采飞扬,充满了期待。

  一眼看去,大庆殿直至延伸至皇城南门,一路铺就了红氍毹(波斯红毯)。

  随后只见史上最美太监童贯贴着假胡子、穿着大将甲胄,领着三十六甲士策马奔腾而来。

  到大庆殿的台阶下,童贯一行三十六甲士停下了马匹,却不下马,并手握腰刀的姿态。

  见童贯如此威猛阳刚的姿态,甲士们也身经百战的凶悍气势,赵佶心情大好,觉着朕的江山目测是稳了。

  赵佶还顽皮的凑过去对高俅道:“高卿管理的禁军果然不凡。”

  “……”

  高俅抬手抹去额头的一些汗珠。

  紧跟着,皇帝依照祖制宣布道:“将,士,卸甲。”

  “诺!”

  充满阳刚气的童贯干净利落的翻身下马,跪地。

  又把天子剑举起,横在手里。

  等总管太监梁思成来收了“尚方宝剑”后。

  童贯身后的三十六个部将这才下马,卸甲,解刀!

  到此,这自古以来都存在的出阵归来的礼节——见龙卸甲,也就完成了。

  见龙就是指的见皇帝。所以赵佶今日专程穿了龙袍,否则宋朝皇帝平时是不穿龙袍的,服装和大臣的一个制式,通常也不要求大臣跪拜,叫皇帝一般也叫官家。

  国战军阵因天子令聚,非天子令不散,就是规矩。

  当时的宋夏之战眼看规模越来越大,赵佶钦命童贯带中央军出阵,另再节制种师道陶节夫两路边军,凝结成一个庞大军阵展开国战。

  现在宋夏之战,因老蔡京的复出需求而提前停止。

  尽管童贯已经回朝好多天了,但仍旧挂着西北宣抚使头衔、仍旧是那支庞大军阵的主将。这种状态是除天子令外不受任何人节制的。

  宣抚使是宋代喊法,在清朝时候的话童贯这叫“抚远大将军还朝”,那要在城外百官跪迎。

  宋的话,即使这时期已经不重文轻武,但还是没有女真辫子们那么扩张性尚武。

  所以宣抚使童贯得胜回朝,能有皇帝带六品以上官员在大庆殿迎接,已经算顶格礼遇,这绝对是因为皇帝宠爱童贯的原因,而不是礼节需要这么隆重。

  现在。

  根据军阵非天子令不散规矩,大庆殿外,皇帝当着百官亲口喊出将士卸甲,童贯的“大将军”头衔就被下了。

  那支因国战凝聚起来的军阵也散了,各归各处,种师道的归种师道管,陶节夫的归陶节夫管。

  当时带出京城的中央禁军原属殿前司、是从捧日军天武军两个集团军抽调的,那么现在,那些人也还给高俅,和童贯也就没什么关系了。

  随后,鱼贯而入大庆殿,文武分列左右。

  因是大朝,蔡京即使不是宰相了,但仍是当朝太师,论品系,是当朝唯一的一个正一品。

  所以此番满头白发的蔡京也出席了庆典,并列于文臣系列首位。

  文臣列二位,乃当朝门下侍郎(首相)赵挺之。

  第三位,乃是当朝枢密使相张康国。

  排行第四的,乃是中书侍郎兼枢密副使(两府次相)刘逵。

  武臣这边,高俅带太尉衔排行第一,次席乃童贯。

  因童贯是节度使衔,比太尉低了半级。

  “大朝见始!”

  随着总管太监的尖锐嗓子呼喊,这个大宋国最高级别会议就此开启。

  首先。

  由大宋首相赵挺之出列,总结一下这半年来的官府工作。

  大抵上说的云里雾里的,精明如高俅者,都没怎么听懂老赵这贼说的啥?

  泛泛而谈到了最后,赵挺之总结道:“启禀官家,在过去的半年里,我大宋取得了十分巨大的成就。虽时不时各地有些小灾害,小型造反、亦或上山落草事件,但总体上不宜悲观,我宋稳中向好,大宋百姓也能安居乐业,总体上幸福感相比较高。”

  这一天大的通屁话下来,高俅都听得在心里直呼老赵内行。

  大抵概括一下,老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24kkxs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